中國的玩具槍業似乎無視於嚴格的法令管制, 正在蓬勃的發展著. 幾家廠商的品質都做的越來越好, 已經逐漸趕上港, 台, 甚至是日本的水準, 雖然大部分都只是 copy cat. 嗯..由於對 AUG 的外型與實用性實在無法割捨, 因此就想辦法入手了金弓的 AU-1G (相對 marui: AUG civilian) 來玩玩.

^^^^  盒子裡面基本上該有的都有了, 連不該有的也有: 電池和變壓器(充電器). Marui 和 CA 可是不會附這種東西的.

^^^ 表面紋理其實我蠻喜歡的, 跟 marui 觸感比起來少了嬌滴滴的消光, 多了較不怕刮的粗獷. 注意保險防滑紋形式與 CA or marui 的方格多菱面不一樣, 是水平的. 且若從槍口方向看, 可看到外觀不是實心的

^^^^ 全槍沒有任何打印

^^^^ 用螺絲/螺帽固定的槍機拉柄

^^^^ 只剩一個洞和一顆螺絲的瓦斯調節鈕

老實說整體來講, 不計外觀打印的話, 跟 marui 平分秋色. 保險, 槍身插銷的順暢性較佳, 板機的扣押較輕, 單連發定位較軟, 我是比較喜歡這樣的配置, 不過還是把板機調軟一點. 上下槍身公差與間隙比馬牌要小. 不過槍背帶環做的很不可靠, 尤其後槍背帶環鬆鬆的, 可能要加墊片才會穩一點. 另外是裝飾用瓦斯調整鈕只用了一顆螺絲去固定..很醜. 而且亮銀電鍍的很難看. 槍托底板比較硬. 有人說螺絲會生鏽, 不過沒有發生在我這支上面. 電池室與馬牌不同: 通常馬牌的, 雙胞胎電池可以輕鬆放入, 可是金弓的只能打掉固定板下半部後, 先放成水平,

上面那顆稍微歪一點靠在底板內部,

然後蓋上另一邊, 再往馬達方向把下半底板推制定位卡好, 然後就把上面的部份給塞好.

如果是 marui 那不需要修槍托底板就可以輕鬆裝上去了.

然後是內裝部份. 這部份就是前一篇提到的 FET 了, 順便看一下便當盒.

^^^^ 改之前, 注意這是 3/4 氣量的. 而且我猜原廠的彈簧可能有 M120. 會出 3/4 氣量..那我猜可能會有 SMG 或是 carbine 版本出來. ^^

^^^^ 超力馬達, 不認識.

^^^^ 要改上去的 FET 組

^^^^ 改之後, 電線少好多..馬達加電火布固定塞緊.

弄好之後扣單發就聽不到通電的吱吱聲囉~ ^^  對於電閘片是很好的, 而且有助增進用電效率, 因為馬達用電的電線長度變短很多..@@ 不過馬達還是會有火花. =3= 此外內部還改上了滾珠活塞頭, 全氣量汽缸, 汽缸頭和 FMC M100 彈簧. 順便上了點牛油在部分齒輪. 內部打開時..實在是十分的油, 不過不會很髒, 還不錯. 這樣我也就省了一些油, 因為直接挖便當盒內部甚至跑到外面的油就夠了, 反正對我來說只要能打就好. 本來還想上滾珠彈簧導桿, 不過似乎尺寸不合, 不知道是拿到 box ver2 的嗎? 因此就算了.

隨著槍來的還有 M4A1 前外管組, 和 650mm 長精密管. 當然就把它裝上去囉..

^^^^ 結果變成四不像 XD

內槍管還是稍稍突出來可以從火帽看到, 噴成消光黑應該就沒差了. 有空再找朋友試試看結果如何. 另外要提的是, 該槍的氣密其實做的相當好, 包括汽缸頭, 和 hop-up 橡皮, 不太需要做補強動作. 老實講這部份我覺得比之前買的 FMC M4A1 還來的好些..@@

(2007.02.12)
今天試射發現我這把的金弓 AUG 槍管基座洞前後沒有對齊, 造成槍管歪右邊, 我的處理方式如下:

1.將外槍管根部右邊(瓦斯調節鈕側)墊上了六張隱形膠帶
2.根部左邊(槍機拉柄側)左邊稍微磨一下後墊一張隱形膠帶
3.槍管基座的左邊內側磨一下

弄完後重覆2,3步驟一直到槍管能緊密的卡在基座上, 稍為施點力才能全部插入的程度而不會卡住.

似乎是零件製作問題, 可能整批都是如此, 可惜. 如果沒有這問題的話我想 Marui 或 CA 的 AUG 除了外觀較佳外, 也沒有其他大幅勝過金弓這把的地方了. 最近又看到中國槍做出了 97 式, 看起來挺不賴的! 還是全金屬..國內的第一把 T91 就..囧. 中國玩具槍業進步之神速該令國內BB槍廠汗顏..@@ 還來搞專利控訴這招..真是不長進.

另外內附的電池今天充飽電後第一次使用, 規格標的是 Ni-MH, 1050mAh. 還不錯, 射速當然是比 9.6V 的還慢上一些但也不至於無力, 看來送的電池還挺不賴的嘛! 2500 含兩個彈匣加一顆電池, 這樣真的蠻便宜的, 以前想都不敢想. XD

(2007.02.25)
好久沒更新了, 順便說一下改之後測的結果. 後來得知此原廠汽缸是加大氣量, 因此就算開 3/4 的孔也一樣能滿足 508mm 內管需求. 難怪我拿加大汽缸和活塞頭去比, 就覺得怎麼配的那麼剛好? 不過我要的是 650mm 長度的內管(內徑 6.02mm), 當然還是用全氣量的啦~

測出來的結果是 hop-up 全放 0.2g 110m/s, 集彈性約 5cm(分布圓直徑)/5m, 嗯..有點差強人意, 不過同時跟另一隻 CA AUG A1 (~8cm/5m)比的話算好很多啦. 也許是因為我用的是怪怪的環保彈: 並不是完美的球體, 有 1/2~2/3 以上的彈看的出表面的不平整, 包括兩邊半球沒對齊, 小疙瘩等等. 其宣稱的直徑為 5.95+-0.01mm, 在約 2000 發的測試中並未發生卡彈情況, 雖然外觀品質不怎麼樣但至少卡彈機會不高.

忘了提一點, 此槍外觀上的不像真處除了瓦斯調節鈕以外, 還有塑膠拉柄的固定方式是用螺絲螺帽鎖上而非使用插銷. 防塵蓋的固定也由於槍身的製作方式而較難定位.

另外我想應該是整批貨的問題: 前握把無法固定在與槍管平行位置. 這個問題可能是因為槍管座的握把結合栓孔稍微接近槍管了些, 導致握把要收起來的時候上緣的部份會碰到槍管右側的瓦斯導管. 此時可以將握把碰到該處的部份用挫刀稍微磨出 1~2mm 的適形凹槽, 或是修磨握把定位處的上方能使其順利歸位.

(2007.02.27)
將一些原本在相簿的圖檔給貼上來了. 此外有人有興趣翻這篇盒子外的說明嗎? 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kos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