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打從開始玩生存遊戲之時, 心中的一大願望就是能夠拿著(仿)國造的武器上場, 原因無他, 因為我身上的裝備都是國軍牌的..@@ 當初星虹 (SRC) 放風聲說要出 T91 的時候, 心理著實癢的不得了. 經過了幾年大家無情的批判之後, T91 終於出來了, 我也就趁著有人放出二手品之際撿了一把來玩. 到底品質如何呢? 圖多各位可以慢慢看, 但性能方面的話因為沒場地沒器材, 就沒辦法了..

^^^^ 外盒照, 上面是 M4. SRC 近來似乎都是用這個盒子, 只以貼紙區別不同產品

 
^^^^ 剛打開

 
^^^^ 招牌的打印, 採用最近流行的雷射刻印, 優點是可變化性較高但同時也較易磨損, 不過比印刷的要好多了

內部的附件不多, 就是只有說明書, 和電池裝置方式各一份, 通槍條一條, BB 彈一小包. 附的彈匣是 300 連的, 外殼採用號稱磷酸鹽處理, 不過實際上似乎更容易看出鏽蝕..摸沒多久彈匣就開始顯現出鐵銹的黃褐色了, 尤其匣身又是銀色, 更加明顯.


^^^^ 與 BOYI 的 68 連彈匣合照

 
^^^^ 邊緣已開始出現鏽蝕狀況

其實一些招牌都有做出來, 除了前面的打印之外, 諸如特殊的四孔外加 12 小孔的防火帽設計, 一體準星座, 護木, 後托, 提把, 上槍身, 握把等等, 外觀上至少都有做出來, 至於與真品比較如何? 不幸我沒摸過真槍因此沒得比較..=.= 火帽沒有一般 Marui 的定位內六角螺絲, 而是如真槍般用顆螺帽幫助鎖定. 一體成形準星座與槍管的固定方式是採用下方的兩顆小螺絲幫助固定, 如果有鎖緊倒是不太會晃. 手頭上的仿 M9 刺刀可直上, 模型刀則需要小修一下. 裝飾瓦斯鋼管是可拆卸的, 但實際功能不大, 有雜誌號稱可以幫助固定準星座, 在我看來倒沒這回事, 因為上槍身的洞太大, 且這根裝飾管太有彈性了.

 
^^^^ 特殊火帽設計, 前側採對稱六角配置中的右上四角(槍身拋殼側為右邊), 真槍上面應是為了應付射擊時偏右上的槍口上揚, 在某些雜誌上有提起過 T65 系有此問題

 
^^^^ 火帽後面的四排小孔, 則是與前測的大孔採 15 度差距, 上方四角配置. 不過 SRC 的加工方式是上兩排垂直鑽孔, 兩側則是水平鑽孔, 且同樣都只有最靠近槍身那一孔有穿過一小部份. 與真槍相比如何則不得而知

 


^^^^ 準星座近照, 注意下面的固定用螺絲. 準星後面的那個貫穿凹洞..是做什麼的呢? 有人知道嗎? 在刺刀座中央也同樣有個穿透圓孔..另外也可注意一下護木的紋路


^^^^ 裝飾槍機連動桿(這樣叫嗎?)則是要將上面的 "F" 鈕旋轉 90 度後方可拆卸. 桿上面有個凹洞, 要注意凹洞朝上才可再裝回去. 上槍身的洞其實還比此裝飾桿後端還大個 0.7mm ~1.2mm 左右. 同時注意槍管固定座固定方式, 似乎是與 Marui 舊 M4 系是同樣的

護木握起來的感覺還蠻穩定的, 只會稍微搖晃. 準星座與上下護木插銷組合後固定的很好, 感覺不出搖晃. 上槍身的護木座則有稍微搖晃的情況. 問題在於護木座的固定片和固定環沒有上緊. 固定片的問題是插銷由於長度過短, 只能固定一邊. 我是剪 T65K2 槍背帶上面的銅固定環一小段下來用(直徑很合), 而且只插一邊, 另一邊則沿用原本插銷. 這樣還是會有點晃, 如果是用整根貫穿應該效果更好, 不過需要時間就是. 而固定環用鉗子上緊之後就感受不到護木搖晃情況了. 護木本身其實組合起來感覺相當不錯, 應該也在某種程度上起了幫助固定槍管的作用.



^^^^ 護木外觀與內部, 注意上護木內側後方有鐵片


^^^^ 上護木軌道及其他附件固定座. 有螺紋, 難道就是之前 T91 剛出時被罵的半死的上護木軌道座固定方式嘛? 這問題我想應該不會很嚴重..畢竟真槍上面重要瞄具還是會放在上槍身軌道上, 會放在這邊的應該是比較不重要的附件. 諸如榴彈照門等等. 不過我也覺得這部份如果有金屬片連結準星座和護木座的話, 應該會更加穩固.



^^^^ 使用槍背帶環來幫助固定上槍身. 第一張是原本的插銷, 短了約 2.5mm. 第二張是在右側打入一小段槍背帶環幫助固定. 最底下是槍背帶環的殘骸與原本長相

再來是槍身的部份..問題比較多. 首先是上提把的軌道座做的太小, 以致於要和上槍身軌道結合時會整個向左側傾斜. 不知道能不能請 SRC 幫忙修一下? 這個問題其實還蠻嚴重的..畢竟這也算 T91 招牌之ㄧ. 瞻孔部分倒是還好, 不過從 0-200m 的瞻孔組切換到精準射擊瞻孔時, 整個瞻孔組會變緊..且需要很大力氣才能將瞻孔扳過去, 這樣多操作幾次不知道瞻孔會不會整個斷掉? 提把底下藏了 SRC 的商標.


^^^^ 提把組和水平調整鈕


^^^^ 切換瞻孔時需要非常用力, 不知道材質為何? 如果是亞鉛的話那應該扳沒幾次就會斷了. 而且近距離用覘孔內有嚴重毛邊(是這樣叫嗎?)


^^^^ 上提把歪一邊的問題所在: 提把上的軌道座應該再加寬 1mm 左右


^^^^ 上槍身軌道上面有雷射刻印軌道位置

上槍身內有連動槍機裝飾片. 拉槍機拉桿後槍機片會連動一小段, 並打開一小部份之後卡住, 露出 hop-up 幫助調整. 調整完後再把槍機拉桿推回就可把槍機片推回原處. 不過槍機片似乎設計有問題, 會削到一小部份的 hop-up 齒輪, 長久下來不知道會不會把整個齒輪給削平了? 怕怕~~ ><~  防塵蓋剛拿到時固定榫座鬆鬆的, 想鎖緊一點結果把螺絲頭給弄斷還是不能鎖緊..只好用快乾黏好..算小問題但也是 SRC 沒弄好的部份. 上槍身與下槍身結合方式有做一些修改, 下槍身在與上槍身結合的後側有突出薄薄兩小片可與上槍身結合, 因此若沒有暴力操作的話應該還不至於上下分屍, 但比起王哥牌的舊式 Systema 設計, 仍然是弱了一些. 但我想這是操作像真上的妥協吧..除此之外上槍身前側在 hop-up 座上方的部份可以看到有成形時的氣泡..雖然目前沒有問題, 但成品品質可由此略見一二. 照理說是不應該出現的..上下槍身結合時, 左側會有一小縫, 右側則沒有.


^^^^ 槍機片. 注意此時的卡榫座螺絲頭已經斷裂, 使用快乾固定


^^^^ 拉開槍機片後的狀況. 注意第二張 hop-up 齒被削掉的狀況


^^^^ hop-up 座上方的金屬殼成形氣泡

下槍身的部份, S/1/3 的射擊模式刻印有忠實呈現, 不過當然, 三連發並沒有做出來, 實際上是連發. 同樣的在右側也有刻印. 205 廠的車輪也有忠實呈現. 雖然我比較喜歡如 Marui M4A1 那種的深刻方式, 但我想在成本上的考量下, 這算是比較妥協的方式了. 因為這樣一來 SRC 只要一模就可吃天下..下槍身前側有稍微看出打磨痕跡, 且前側進彈唇部分仍有部份模線沒處理掉. 彈匣座的部份, 內有四條固定突起, 在上 BOYI 的彈匣時稍微卡卡的, 不過多上幾次之後就很順, 上了之後幾乎不會晃. 原廠很容易生鏽的彈匣則是很順但稍微會晃. 握把部分外型有做出來, 但應該是因為馬達的緣故, 握把仍與 Marui  M16 系一樣稍成方形. 上下槍身的固定是用對鎖插銷, 前側的插銷孔有點沒有對齊因此稍微難上了一點. 後托的部份, 是不用修改就可上電池托的類型, 鳳梨紋也有做出來, 還不錯. 伸縮托則有點晃動, 但對我來說沒差. 解決方式是內側貼上摩擦力較低的膠帶墊一下就解決了. 但我仍然會使用之前買的二手 SRC 自家電池托, 原因無他: 貼腮比較舒服.


^^^^ 射擊模式選擇鈕, 注意對鎖插銷


^^^^ 彈匣座. 在兩側各有兩條凸起幫助彈匣穩定不晃動


^^^^ 特殊的握把外型及紋路. 底板有 SRC 標誌及一些肋條. 螺絲膠則是拿到時就有


^^^^ 後托固定環的鳳梨紋路


^^^^ 不用修改下槍身就可用電池托. 但我應該不會用到這部份..護木空間就已經夠放了, 且已經改上 FET, 要再改線路太麻煩了

最後是操作的部份. 除了前述的一些小問題之外, 最大的問題應該就是很容易會出現鎖死 box 的情況. 原因是若活塞到底時斷電, 馬達只吃 9.6V 電池的供電的話(手頭上最高也只有 9.6V 的), 將不足以克服活塞最後一齒的巨大壓力而導致必須手動將活塞釋放. 由於沒有外露的活塞釋放裝置, 因此我只能把握把拆掉後, 把齒輪鎖定桿給撥開才可回復原狀.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因為我有加上滾珠彈簧導桿的因素, 但我手頭上其他槍卻沒有同樣的狀況..尤其其他槍的馬達似乎並沒有這顆的扭力高. 這顆 SRC 的馬達磁力超強, 另外金弓和 CA 的 AUG 馬達都不能如這顆一樣把旁邊的東西統統吸過來.


^^^^ 加上 M9 軟刀的樣子, 希望哪天能收到國軍的新式刺刀, 那就完美囉 ^^

另外手頭上的四圖樣內紅點, 經過檢視後發現其圖樣歪掉的原因是其底座. 底座的右側與 SRC T91 提把相反, 挖太多導致上軌道時會歪同樣一邊. 解決方式是貼上墊片就好了, 看是要貼在活動側還是右側的下方均可. 我是貼了 10 幾片的隱形膠帶在活動側, 效果不錯, 也很穩.


^^^^ 貼上膠帶後的四圖樣內紅點

-2007.03.13

 更換活塞頭為滾珠吸排氣頭, 並將原廠彈簧修剪後裝上仍然會出現鎖 box 狀況(FMC 100 彈簧也一樣, 但更容易鎖). 雖然感覺好像有那麼一點點減少鎖 box 的機會. 不過連發時齒輪盒的聲音又感覺正常..因此目前推測馬達有問題.

-2007.04.03

沒有結論的下場心得..http://blog.pixnet.net/nekosp/post/364764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ekosp 的頭像
    nekosp

    nekosp 的雜事

    nekos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